2001-2007年,世界货物贸易进口额年均增长14.1%,2008-2011年降低到3.8%,这表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市场的扩张速率明显减慢了。
我国学者认为,中国人口众多,农民数量庞大,即使实现了城镇化,仍然会有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。三是城镇化类型划分理论。
合理的城镇化道路应该是城市化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适度同步,注重城乡协调发展,城市规模结构为大中小城镇结合并举,城市空间布局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且尽可能形成城市群、圈、带、网,实现机制为市场与计划有效结合,通过多渠道筹措城市发展资金,采取内涵式或集约式发展以及节约资源、优化环境、合理规划、积极引导、循序渐进的方式建设和管理城市。只有这些农村人口同样走向富裕,才能说中国真正实现了现代化。五是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并举理论。我国学者现在对城市化的界定则更为全面、准确。我国学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,从多层面、多角度更为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城镇化的动因,形成了城镇化动因多元理论,还特别注重和深入分析了制度因素对城市化的重大影响。
模式之争,即中国城市化应是过度城市化、滞后城市化,还是适度城市化。质量之争,即中国现在的城镇化是健康的城镇化,还是病态的城镇化。高标准建设社区便民服务中心,推进村居社会事业工作站星级化管理,让城乡居民享有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更优的公共服务。
强化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,坚持创新理念和标准提升农业,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,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。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,完善城乡一体、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,扎实开展文明创建系列活动,推动农民转身份、转观念。三是培育现代新型农民。进一步完善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功能,加快联江物流、安德物流等重点项目建设,打造以医药、粮油、钢材、木材、煤炭为重点的区域物流枢纽。
中心镇板块按照城市组团标准,整合利用闲置土地资源,规划建设集中居住点。一是促进土地规模经营。
加强对结构性减税等政策的研究,加大财政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,进一步优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环境。一是推动空间布局一体化。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平台建设,组织开展农业企业院校行、农业专家高港行等活动。四是推动城乡环境生态化。
加快重点城建项目建设,启动建设文化商业街区、生活配套区等,完成规划范围内道路框架和基础设施建设。按照城市组团的要求,加快把白马、大泗、胡庄三个中心镇建成功能现代、优势互补、均衡发展的三大城市副中心。加强农民科技应用、经营管理等能力的培训和提升,加快培育一支有文化、懂技术、会经营的职业农民队伍。以优势产业为基础、以农业园区为平台、以经营大户为骨干,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,划定基本粮田保护区,确保粮食安全。
加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,推动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化、资源管理数字化、销售交易便捷化。鼓励龙头企业加大商标注册、品牌创建力度,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。
建立规模企业生产经营运行数据库,跟踪监测重点产业、重点产品运行态势,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和调度预案。鼓励农业园区、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吸纳农民参与到种植、生产、销售、管理等环节。
加快建立广覆盖、多层次、高标准、城乡一体的社保体系。二是推动中心城区现代化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,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道路,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、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,促进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。健全民主决策、用地管理、多元投入、利益平衡等机制,保障农民权益。二是推进农业园区建设。(三)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的依托和保障。
加快建立城乡统一、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,鼓励农民自主创业。引导农民向集中居住规划点集聚,促进土地集约利用、农业规模经营、农民多元就业。
全面加快核心港区、高新区、临港经济园三大园区板块建设,年内确保一大批项目正式投产或尽快启动建设。强化资金、土地、用电等要素协调保障,保障企业平稳运行。
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,扶持多形式的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。在各村居组建集保安、保洁、绿化养护、河道管护、公共设施维护于一体的本土化物业管理队伍,建立村居月考核、镇街季考核、全区年考评的长效管理机制。
紧紧围绕新医药、粮油食品、装备制造、新材料产业,深入推进产业招商。发挥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作用,致力打造布局合理、功能完善、精致优美的现代化滨江港城,为统筹城乡发展构筑坚实平台。三是推动农民居住社区化。东部农村板块保留原生态、原风貌的田园风光,尊重农民的居住习惯,统一规划设计住宅。
发挥企业主体作用,在品牌化、标准化、信息化、高端化等方面提升层次,进一步深化与中科院、知名高校等的合作。来源:经济日报 进入 王建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统筹城乡发展 。
突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作用,以产业基础明晰产业方向,以产业特色构建产业体系,以产业优势形成产业集聚,为统筹城乡发展增添强劲动力。(一)新型工业化是四化同步的动力和引擎。
建立覆盖城乡的管理体系,推动城市管理向农村基层社区延伸。城区、园区板块按照好地段、高标准、全配套的要求,建设好集中居住新社区。
五是按照功能适用、规模适度、建设节约的原则,统筹推进城乡道路交通、垃圾处理、生活污水及区域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,促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。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把统筹城乡发展、推进四化同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和目标,全面建立以工促农、以城带乡的良性机制,加快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四化同步之路,努力让广大城乡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。建成数字化城管平台,构建全方位、一体化的城管新格局。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,整合农业园区资源,组建高港农业开发区,形成一区多园、错位发展的良好局面。
加快建设人才创新创业高地、产业人才集聚高地和人才服务高地,使人才培养的规模、速度跟上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。牢固树立产城一体的发展理念,在培育企业、发展产业的同时,不断完善园区生活配套功能,提升综合承载能力,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完善、产业特色鲜明、产城融合发展的复合型园区。
坚持土地利用、产业布局、城乡建设三规合一,高起点编制城乡集中居住区规划引导农民向集中居住规划点集聚,促进土地集约利用、农业规模经营、农民多元就业。
鼓励龙头企业加大商标注册、品牌创建力度,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。建立覆盖城乡的管理体系,推动城市管理向农村基层社区延伸。
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